Page 76 - 2018 能源局年報-全-包含連結--200dpi
P. 76

再生能源業務


                      引民間企業參與合作,並促進微藻能源技術商業化之實現。
                 3.  開發兩階段生物合成中長碳生質燃料技術平台,以產業廢氣或農林廢棄物為料

                      源,透過基改光合菌株轉化為中長碳鏈之生質燃料與其他生質化學品。已完成兩
                      階段系統串接之可行性驗證,並藉由關鍵醱酵因子之分析與培養條件之優化,
                      逐步提升系統轉化效能,包含菌體濃度增加約60%、提升菌株乙酸耐受性與利用

                      率,有助於日後進行商業化放大量產。


               四、氫能與燃料電池
               (一) 國內電信基地台燃料電池備援電力推動設置
                 截至106年12月止,共完成建置9案209kW,106年度共新增6處達133kW,未來仍將

               持續推廣基地台備援電力應用,以作為國內定置型系統練兵場域,逐步達成燃料電池作
               為長期發電應用之目標。



               (二) 推動燃料電池關鍵組件國產化
                 1.  完成國內首顆可量產2  kW金屬板燃料電池組裝與設計開發,並進行500小時耐久
                                                      2
                      特性驗證,電池面積提升至500 cm 以上。
                 2.  以瓩級電池組自主設計能力與關鍵專利技術為核心,結合國內  MEA、碳紙及金
                      屬板加工業者,成立研發聯盟,未來將導入自主開發之可量產電池組智慧製造系

                      統,提高成本優勢,打造我國高功率金屬板電池組自有品牌,佈局國際各利基市
                      場,提升產業競爭力。



               五、地熱
                 我國地熱資源主要分成火山型地熱與非火山型地熱兩種,火山型地熱開發之挑戰為
               強酸腐蝕的問題,非火山型地熱面臨的開發挑戰為結垢問題。地熱開發相關技術研究說
               明如下:
               (一) 非火山型地熱系統

                 能源局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針對過去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停止運轉
               的相關問題,進行原因探討與解決對策研發。依據工研院研究顯示,過去清水地熱電廠
               停止運轉的原因包括:蒸汽發電機組無法完整利用取出之地熱資源、發電尾水未進行回注

               及生產井結垢嚴重。針對上述清水地熱發電遭遇問題,近年來積極研發有機朗肯雙循環
               發電系統、地熱儲集層管理與監測技術、結垢抑制技術等,並於101年在宜蘭清水地熱區
               建造清水地熱50kW雙循環地熱發電示範系統,展示近年在非火山型地熱發電系統研發之
               成果。106年開發200kW級地熱發電系統,並在清水地熱現場進行機組長期運轉測試,以

       68

            經濟部能源局
            2017 ANNUAL REPORT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