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2016 Bureau of Energ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NUAL REPORT
P. 152

第八章      ‧國際能源合作





               黃得瑞主任及齊辛博士2位專題演講貴賓進行會談,並開放現場來賓提問。論壇重點內容
               整理如下:
                 1.  電力組合與電力調度之考量與配套:與會專家認同傳統發電目前仍扮演穩定供電
                      的重要角色。然因應傳統電廠與再生能源發電組合之改變,應思考如何減少過渡

                      時期之衝擊,未來宜納入需求面的參與,借鏡國際經驗開發新的商業模式,並配
                      合智慧電網的發展,以使順利完成能源轉型。德國專家認為再生能源短期內的確
                      需要備用電力系統支援,長期而言則可考慮儲能或電轉氣(Power-to-Gas)技術。
                 2.  電價制度影響再生能源及化石燃料的競合:德國現行之電價制度影響化石燃料電

                      廠的獲利性,導致許多廠商賣出傳統電廠事業。德國電價在批發市場低,但能源
                      附加費漸增,消費者負擔高電價,政策執行方面,要顧慮分配問題,因此需要建
                      立配套措施。在化石燃料的訂價方面,臺灣專家認為德國由於缺乏碳稅,使煤炭
                      比天然氣更具競爭力,導致減碳困難。德國專家認為可在其國內設立類似碳稅的

                      制度或改變不同電力來源的競爭關係,以創造減少碳排放誘因。


               (四) 潔淨電力科技
                 本場次由擔任歐洲VGB電力科技聯盟之電廠及環境科技部門主管的譚博士進行簡

               報。譚博士分析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的10年內,全球的電力供給中化石燃料保持一定的
               占比,以確保足夠的發電容量及穩定供電系統。為了應對電力供給與氣候變遷議題,德
               國預計民國106年討論電力系統穩定度與適當的電力組合,並研討以電網及儲能技術籌備
               化石燃料電廠的退場。目前的德國已為燃煤電廠開發高效率燃燒技術,亦發展複循環燃

               氣渦輪(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技術及煙道氣淨化技術(Fuel Gas Cleaning),未來
               化石燃料電廠的發展將從提升效率轉為提升生產彈性,為此德國產官學研共同研討參考
               電廠的各項設置標準。德國致力於提升廢棄物利用,用於發電、水泥業或營造業。譚博
               士認為再生能源對減排的貢獻將持續增長,未來德國需改變市場與法規,以提高能源部

               門的投資誘因。


               (五) 儲能科技
                 本場次由德國B「uro  F.公司創辦人法朗茲先生針對德國儲能科技進行分享。該公司針

               對能源領域的市調結果顯示,平衡發電與需求是很大的問題,需有負載管理及補償機
               制。專家認為在這個領域最重要的就是儲存、數位化、再生能源行銷,以及電網擴大等
               四項議題。雖然電網必須符合發電及各地需求,儲存技術很重要,但在能源轉型時儲存
               及數位化往往被忽略。現今德國傳統電廠已開始賣儲能系統,並在電視上廣告宣傳,領

      144

             經濟部能源局
           2016 ANNUAL REPORT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